一九零四年,他出生在四川广安县。一九二四年,二十岁的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。二三十年代之交,他和张云逸、李明瑞等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,创建了红军第七军、第八军。一九三四年十月,他参加了长征,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。抗战时期,他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,与刘伯承等一道,率部粉碎了日寇的多次扫荡,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。解放战争的一九四七年八月,他和刘伯承率部,克服重重困难,千里跃进大别山,似一把钢刀插进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心脏。在国共大决战时期,他任总前委书记,和刘伯承、陈毅等领导指挥了淮海大决战。渡江战役,解放了南京。而后,他又指挥了大西南战役。在二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,不管多么困难,多大挫折,他都义无反顾地把自己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,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
新中国成立后,和担任党的总书记和国务院副总理,他积极协助毛泽东、刘少奇和周恩来,在中国内政、外交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,成为一位举足轻重的国家领导人。
一九七五年他复出后,不负毛泽东、周恩来的重托,大力整顿经济工作。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内,使中国的经济出现了新的转机,显示出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。
一九七七年他再次复出后,他自告奋勇抓科教方面的工作。在本年度就恢复了中断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;次年召开《科学大会》,使科技工作再次纳入了正常轨道。
在一九七八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,他高屋建瓴,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应转移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,全党全国人民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。之后,他以政治家少有的胆量,提出了“改革开放”的发展方针。一时之间,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壮阔的波澜:工农商改革风起云涌,对外开放如火如荼。农民换年之间,解决了长期解决不了的温饱问题。工厂企业很快扭亏增盈;商业经济趋向繁荣。沿海城市划为经济特区,成为发展的火车头。外资企业纷至沓来,中外合资企业源源创办,使中国经济的发展迅即走上了快车道。
实现祖国统一,一直是新中国领导人思考的问题。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,解决问题一直没有成熟的方案。他在全面地分析了问题的实质之后,创造性提出了“一国两制”的伟大构想,并决定先以香港为突破口。经过一些原则问题的商谈,他充分运用一个政治家、外交家的高超策略,最终说服了号称“铁娘子”的英国首相撒切尔,使香港得以全部回归。同时,也为解决台湾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面对苏联和东欧的复杂形势,面对中国过去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,中国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的问题,成为中国人思考的重大问题。在很多人都一时处于迷茫的时候,他科学地创造性地提出“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”的论断。他说,我们的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,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,社会主义应该比资本主义更富裕。中国的发展分三步走。本世纪末我国要达到小康水平(人均生产值800美元),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。他的这些思想理论的提出,给中国指出了前进的方向,给人民指出了奋斗的目标和美好的前景。后来的实践证明,它作为我国总的指导思想是又非常重大意义的。
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三十多年间,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、干部制度中存在种种弊端。这些弊端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,损害了干群关系,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,影响了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。针对上述弊端,他提出制定了相应措施,在各级政府中设立纪检委员会,对领导干部的职权规定了权限,并且接受领导干部的辞呈。他自己率先垂范,辞去担任的相关职务,使中国在废除干部终身制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。
以上诸诸事实证明,他不失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战略家,他不失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卓越领导人。特别是他在第二次复出后提出的“改革开放”政策,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,为伟大的中华民族所接受,使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。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在他的思想、理论的指导下,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昂首阔步,向一个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奋力前进!
在他的一生中,他曾三退三进,但他屡踣屡起,越挫越勇,他是中国当代以为了不起的领袖人物!
他不是别人,他就是中国全面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,一位世纪伟人。
1998年2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