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敬两千日

      2005年3月28日傍晚,父亲在家跌倒了。他本来有糖尿病,身体状态不佳。母亲前年得了脑梗塞,治疗后留下后遗症,左边一腿一臂不听使唤。不管咋样,之前他(她)们老两口在生活上基本还能自理。虽然头疼脑热还需我们关心照顾,但在平时我们心里毕竟轻松许多。现在父亲跌倒了,安阳医院确诊为大腿骨折。医生说他年龄大(79岁),不能手术,只能保守治疗。次日我们又去了浚县快庄骨科医院,医生也是安阳的说法。既然医生都这样说,咱就保守治疗吧!可是两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了。怎么办?于是我们兄妹四人商量,每人侍候一周,轮流值班。为了父亲生活上方便,我们买了一张护理床。也就从那时起,我们兄妹的轮流值周也就从此开始了。

      该我值班了。可是困难早前就有的。岳母脑梗塞,生活不能自理,她家也是姐妹几人轮流照管;我家还有一个婴儿孙子,他父母在外上班,放他在家由家里照顾。如果双方碰在一起,那该怎么办呢?我和妻子商定:她在家照管她母亲和孙子,我在父母处照管二老。可是我还要上班,这又怎么办?学校领导照顾我,答应我有课上课办公,没课照顾父母。幸亏两地距离近,说起来还算方便些。虽然跑来走去颇为辛苦,但我认为这都是义不容辞的。

      侍候老人,白天还可以,不好办的还是晚上。父亲有病,需要多喝水,一晚上方便好几次。每次都要起床准备,所以只能囫囵衣服睡觉。你刚躺下一会儿,他喊你了,就需起床;又躺下没多长时间,又喊你了,又要起身。晚上睡不好觉,白天就头疼,还要做白天的安排。春夏秋天气不太冷,也就那样了,最困难的还是冬天。夜长天冷,实在难熬。晚饭后陪父母说会儿话。该睡觉了。被窝暖热了,喊你起床了;被窝又暖热了,又喊你了。这样一夜多次,所以经常感冒。只好一边感冒,一边吃药。一个星期下来,瞌睡得不行,头疼得也不行。只要一有空就想闭上眼,真有些疲惫不堪了。但自己还要上课,只好坚持着硬撑着。

     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。该我值班的时候,为了使父母吃的顺心,虽然自己的时间紧张,做饭手艺不怎样,但还是尽量照他们说的去做,尽量表现出高兴地样子,不使他(她)们为生活而惆怅忧伤。治疗方面,除了平时吃药打针,只要听说有药好使,尽量想办法买来,连一小瓶430块的“密盖息”也买过。在我们兄妹的精心照料下,父亲度过了他最后的岁月。2007年5月26日,父亲安详地去世了。虽然我们很悲痛,但觉得作子女的尽到了应尽的责任,我们是问心无愧的。

      父亲走了。剩下了母亲一人,按说应该轻松一些。可是没有几个月,母亲在一个傍晚又跌倒了。经安阳、快庄之后,又躺在了护理床上。按部就班,一切如前。有了前边的经历,我们都觉习以为常了。有困难各自想办法克服,侍候母亲成了首要任务。虽然这样,但新的问题出现了:母亲的方便有些失禁了。白天还好些,特别是晚上,又特别是冬夜,母亲的次数似乎比父亲那时还要多些。喊你了,起身准备,停了好一会儿,解不出来,两人受冷。有时喊你起身看时,她已经解过了。这时需要擦身,换褥子。三更半夜这是常事,所以两人感冒是家常便饭。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?我只能忍着坚持着(我们四人轮流,可想母亲又是怎样呢?),直至到换班了为止。

      2009年春节后,母亲提出一个建议,说她想去汤阴养老院住,听人说那里有专人护理,有人陪说话,老人们还能聚堆说话。还说邻居家就有人在那里住过,还是可以的。我们听了面面相觑,心领神会。母亲对我们有不满意的地方。特别是人陪说话。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?各自成家立业,都有家庭负担,又怎么能经常陪伴在母亲身边呢?看她执意想去,我们就遂她的心愿,决定先去养老院试试,不行再回家住。在试期间,我们、亲戚都陆续去养老院看望她。母亲说有专人护理,饭菜也行,还有人陪着说话;天好还能到室外晒太阳,和其他人说话,心里豁亮多了。我愿意在这里住。既然母亲愿意,我们作子女的还能说什么呢?那就让母亲在养老院住吧!养老院让我们留下电话号码,有事以便联系。哥哥为生活外出打工,养老院的诸事宜就落在了我的身上。不管是闲买零食,不管轮椅修理,不管在院看病,不管是月费交纳,只要有电话来,我就骑车前往。我认为这是良心,是责无旁贷。父母把我们抚养成人,成家立业,我们为什么不能尽量去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呢?

      第二年,养老院的价位又涨了。我们没有犹豫这些,只要母亲愿意。我还是象去年那样奔忙着。汤阴北环、东环成了我常走的路。我们兄妹在一起说起这事,都希望母亲能多活些日子,让我们多尽一份孝心。

      天有不测风云。2010年六月廿二日(农历)上午十点多钟,养老院打来电话,说母亲状况不太好,让我们下午接回家去。我们找了车午饭后前往。到了养老院一看,情况果然不太好。母亲虽然面容安详,但目光无神,跟她说话,她嘴角搐动,却说不出声来。回到家中,情况未见好转,赶忙请医生来看。医生看过后说,安排后事吧!

      母亲去世了。我们的心情是无比沉痛的。在母亲离世前,我们没有听到母亲一句遗言,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。但我回顾了从2005------2010五年多近两千个日子里自己的所作所为,我觉得比较好的尽到了作子女的责任和义务,在心理上没有过多的歉意的。